發表文章

鋰鐵電池 vs. 超級電容:如何選擇?

圖片
如果你正在猶豫,想改善車輛的電系性能,你可能面臨一個抉擇: 👉 是該花錢加裝「超級電容」? 👉 還是直接升級「鋰鐵電池 (LiFePO₄)」? 直接告訴你答案:選擇超級電容,不光是昂貴的彎路,甚至是帶來反效果的「負升級」。 ⚡ 原因一:鋰鐵電池本身就是性能猛獸 超級電容的設計初衷,是為了彌補傳統鉛酸電池「 內阻高、反應慢 」的缺陷,就像在慢速硬碟前加一個快取。 但鋰鐵電池本身就具備: 極低內阻 高放電倍率 (C-rate) 👉 它的瞬間放電能力, 已經遠超超級電容能提供的「輔助」 。 📉 原因二:容量小得可憐 市售車用超級電容容量極小,舉例:  規格   換算容量   15V / 86F   約0.36Ah   15V / 20F   約0.08Ah  這些數字連一顆普通 18650 電池都比不上。 對於動輒數十 Ah 的汽車鋰鐵電池來說, 完全是九牛一毛 。 瞬間放完電後,超級電容還得靠電池或發電機回充,反而成了負擔。 🌡️ 原因三:高溫壽命驟減 引擎室常年 50–80°C,夏季更高。 超級電容 :在 65°C 僅約 1000 小時 ,高溫加速電解液揮發,內阻升高、容量衰退,壽命大幅縮短。 鋰鐵電池 :於 45–60°C 仍可維持 數千次循環,壽命以「年」計算,耐熱性明顯優勢。 💰 原因四:鋰鐵電池已經平價化 過去鋰鐵電池昂貴,才讓超級電容有市場空間。如今價格已大幅下降: 汽車用品牌 100Ah 鋰鐵電池:約 NT$12,000 機車用品牌 5.5Ah 鋰鐵電池:約 NT$2,500 👉 既然鋰鐵電池價格親民, 為何還要花上萬元買一個不到 0.4Ah、還會「偷吃電」的超級電容? 🧪 原因五:別被「瞬間 CCA 爆升」騙了 賣家最愛展示的 CCA 飆升,其實只是測試儀器被 低內阻「騙」出來的數字 。 真正的啟動能力, 看的是持續穩定的大電流輸出 ,這正是鋰鐵電池的強項,而不是容量只有零點幾 Ah 的超級電容能比的。 🔥 原因六:外掛帶來額外風險 安裝風險 :額外走線可能磨損短路,碰撞時甚至變成拋射物 產品風險 :曾有超級電容故障導致短路高溫,甚至釀成火燒車 相比之下,鋰鐵電池是「一換一」的原廠位升級: 整合度高 結構穩定 即便故障...

API SQ與舊認證比較

圖片
沒有任何新機油認證,測試標準是退步的 宣稱【新不如舊】大多是僞科學 / 清庫存 測試項目(Sequence) API SM(2004) API SN(2010) API SP(2020) API SQ(2024) 活塞沉積物(IIIH) 無( IIIG ) 無明確要求  ≥3.5 分 ≥4.0 分 黏度增幅(IIIH)  ≤275% ≤200%  ≤150% ≤125% 揮發性(IIIH) 無(IIIG) 無明確要求  ≤80mL ≤60mL 低溫沉積物控制(VH) 活塞沉積物 ≥4.0 分(VG) 活塞沉積物 ≥5.0 分 活塞沉積物 ≥6.0 分 活塞沉積物 ≥6.5 分 磨損防護(IVB) 磨損 ≤120μm(IVA) 磨損 ≤90μm 磨損 ≤60μm 磨損 ≤50μm LSPI 防護(IX) 無 無 必須通過 LSPI 測試 通過 LSPI 測試 + 高壓 GDI 模擬 渦輪沉積物測試(X) 無 無  ≥6.0 分  ≥7.0 分 燃油經濟性(VIE) 節能提升 ≥1.1%(VIB) 節能提升 ≥1.5% 節能提升 ≥2.2% 節能提升 ≥2.5%(VIE强化版) 冷啟動泵送性(MRV) -25°C 黏度 ≤60,000 cP -30°C 黏度 ≤60,000 cP -35°C 黏度 ≤60,000 cP -40°C, 黏度 ≤60,000 cP (部分等級) 高溫高剪切穩定性(HTHS) ≥2.9 cP @150°C 同左 同左 同左,但波動 ≤5% 硫酸鹽灰分(SAPS) ≤1.2 wt% ≤1.2 wt% ≤0.90 wt% ≤0.90 wt%,強調 GPF/DPF 相容性 乙醇燃料相容性 E10 E10 E20 E85(最高) 🔍 規格演進 API SM → SN :引入 VH、IVB 測試,提升磨損與沉積物控制。 SN → SP :新增 LSPI、渦輪沉積物測試,全面支援 GDI 渦輪引擎。 SP → SQ :強化所有測試門檻,支援 E85、GPF/DPF、混合動力...

汽車啟動耗電與回充分析

圖片
本文件整理了機車與汽車在啟動階段的主要電力元件耗電量,並以安培 × 秒數(Ax秒)表示瞬時電流負載,最終換算為安時(Ah)以利電池容量與回充效率評估。 🚦 機車與汽車啟動耗電比較 車種 排氣量 (cc) 啟動馬達 (Ax秒數) 高壓線圈 (Ax秒數) 油泵/噴射系統 (Ax秒數) 總耗電量 (Ah) 機車 125 60A × 1.5s = 90As 3A × 2s × 1缸 = 6As 2A × 2s = 4As 0.028Ah 機車 250 80A × 1.5s = 120As 3A × 2s × 1缸 = 6As 3A × 2s = 6As 0.037Ah 汽車 1.5(三缸) 180A × 1.5s = 270As 6A × 2s × 3缸 = 36As 6A × 2s = 12As 0.39Ah 汽車 1.8(四缸) 200A × 1.5s = 300As 6A × 2s × 4缸 = 48As 6A × 2s = 12As 0.47Ah 汽車 2.0(四缸) 220A × 1.5s = 330As 6A × 2s × 4缸 = 48As 6A × 2s = 12As 0.52Ah 汽車 3.0(六缸) 250A × 1.5s = 375As 6A × 2s × 6缸 = 72As 6A × 2s = 12As 0.72Ah 📌 備註:1Ah = 3600As,總耗電量為各元件耗電加總...

關於鋰電池的CCA毫無意義這件事

圖片
  🧪 CCA 測試"不"適用於鋰電池 市售廉價 CCA 測試儀其實主要是以「內阻」方式 推估 電池的輸出能力。但此套邏輯來自鉛酸電池設計背景, 套用在任何鋰電池,如鋰鐵、三元、鈦酸上毫無意義。 1️⃣ 內阻的意義,在兩種電池上完全不同 🔋 鉛酸電池:內阻高 = 壽命將盡 鉛酸電池內阻隨時間升高,反映硫酸鹽化與電極劣化。 高內阻會導致起動電壓下墜、CCA 驟降。 因此鉛酸電池的 IR 測量是 可靠且有效的老化指標 。 ⚡ 鋰電池:內阻波動≠性能衰退 鋰電池具有: 穩定且低的內阻 內阻會受溫度影響 嚴格的 BMS 管控機制 內阻 升高有時只是溫控或保護作動,不代表劣化。 真正關鍵在於 容量衰退與保護板限制 , 內阻 本身變化意義不大。 2️⃣ 鋰電池從未以 CCA 為效能指標 CCA(Cold Cranking Amps)來自汽車鉛酸電池規格,指在 -18°C 下連續放電 30 秒的最大電流。 鋰電池的性能,早在 規格表 中說明清楚,這才是你應該參考的項目: ✅ 電池標示:最大持續放電電流、瞬時脈衝電流、放電倍率(C)、容量(Ah) ✅ 保護板規格:可承受電流、過流點位、斷電溫度點 ✅ 操作環境:放電溫度範圍、壽命循環次數、過壓低壓保護值 透過這些資訊,可以直接判斷是否滿足使用端需求,根本不需額外測量CCA。 🧠 推薦的正確做法: 閱讀原廠技術規格書 :確認放電能力、BMS 限制與溫度範圍 結合實際負載需求計算 :確認所需電流與電池匹配 必要時進行負載模擬測試 :使用電子負載、電流鉗、記錄儀等設備進行實測 避免使用「鉛酸觀念」判斷新世代鋰電系統 📌 結語:用對工具,說對語言 鋰電池是一種智慧系統, 不只是電芯,更是整合了保護邏輯與系統管理的複合電源架構。 請停用廉價 IR 儀器對鋰鐵妄下判斷,否則你面對的不是電池壞了,而是 思維過時了。

鈦酸鋰的串數及電壓問題

圖片
🔧問題核心:車用發電機的電壓 大多數汽車的發電機在運作時會輸出 13.8V~14.4V 左右的電壓,這是為了對鉛酸電池進行浮充或補電。 🔋 鈦酸鋰串數與電壓對應  串數  標稱電壓 建議充滿電壓 運作電壓範圍 結果 5串 11.5~12V  約13.5V(2.7V/顆) 10V~13.5V  常態過充 (發電機電壓太高) 6串  13.8~14.4V   約16.2V(2.7V/顆) 12V~16.2V  充不飽 (發電機電壓不夠) ⚠️ 為什麼5串會過充? 發電機輸出14.4V,除以5顆 = 每顆2.88V 超過鈦酸鋰安全上限(2.7~2.8V) 長期下來會導致: 容量衰減 內阻上升 氣體膨脹與結構變形 ⚠️ 為什麼6串會充不飽? 發電機最多輸出14.4V,除以6顆 = 每顆2.4V 這只是鈦酸鋰的 標稱電壓 ,遠低於建議充滿的2.7V 結果會造成: 可用容量僅30%⬇️ 使極化現象加重 ⚠️ 鈦酸鋰量出來的CCA超高,這CCA是真的嗎? 假的: 東芝鈦酸鋰官方規格表 ,放電倍率只有20C 鋰電池的内阻不等於放電能力,可參考: 測量鋰電池的CCA毫無意義 ⚡ 比較目前市場常見電池

電池的化學反應(放電)速度比較

圖片
 電池的化學反應(放電)速度 電池類型  內阻   放電反應時間  特性  鋰鐵電池 (LiFePO₄) 低  < 10ms   材料瞬時反應快     鉛酸電池 (Lead-Acid)    高  100~500ms   化學反應較慢 原因? 鋰鐵電池(LiFePO₄,磷酸鐵鋰電池)放電速度比鉛酸電池快,主要原因在於其 化學反應動力學 與 材料結構 的差異: 1. 材料結構與離子擴散速率 鋰鐵電池 :正極材料(LiFePO₄)具有橄欖石結構,提供明確的鋰離子擴散通道,離子移動速度快,充放電反應迅速。 鉛酸電池 :正極(PbO₂)和負極(Pb)在放電時產生PbSO₄,這個反應涉及硫酸鉛沉積和溶解,離子擴散速度慢,反應速率受限。 2. 電化學反應的可逆性與副反應 鋰鐵電池 :電化學反應高度可逆,副反應少,電子和離子的傳導效率高。 鉛酸電池 :放電過程中會產生硫酸鉛沉積,阻礙反應進行,降低反應速度。 3. 電解液與內阻 鋰鐵電池 :使用有機溶劑作為電解液,導電性高,內阻低,支持大電流放電。 鉛酸電池 :使用稀硫酸作為電解液,內阻較高,限制了大電流放電能力。 4. 電極表面積與微觀結構 鋰鐵電池 :電極材料通常為納米級顆粒,表面積大,反應活性高。 鉛酸電池 :活性物質顆粒較大,反應面積有限,影響反應速率。 總結: 鋰鐵電池放電速度快,主要是因為其材料結構讓鋰離子和電子能快速移動,反應動力學優於鉛酸電池;而鉛酸電池受限於反應產物沉積、離子擴散慢和內阻大,導致放電速度較慢。

SENTRA B17 安裝弘毅鋰鐵電池 55B24L

圖片
車型:NISSAN SENTRA B17 品牌: 深圳弘毅電池 型號:55B24L 50Ah 啟停車專用     前幾年 家中進口車陸續換上 GreenRun鋰鐵 ,使用感受跟壽命都相當滿意,這台的國際牌CAOS藍電用了三年多,性能開始衰退,一樣找鋰鐵電池更換,惟日規鋰鐵在台灣選擇性較少, 多數是個體戶或未標示工廠資訊 ,中國12V鋰鐵雖然品牌眾多,但有些品牌,買家評價是容量虛標、做工粗糙。仔細比較後,選擇弘毅這個品牌,這牌子在功能型手機火紅的時代,是Nokia手機電池的OEM廠,目前弘毅除了自有品牌汽車啓動電池,也有替歐美品牌代工露營儲能電池, 中國網友口中的正規品牌 ,汽車電池看 拆解影片的做工還不錯 ,甚至 暴力破壞測試 也很穩定,近期弘毅在台灣也有 代理 了,不過我是透過中國的朋友幫忙採購郵寄,因爲 當地購買是三年保固 。      可惜收到後,馬上發現樁頭尺寸不對,查了一下才知道,中國的汽車啓動電池,大多使用大樁頭(19.5/17.9mm),而台灣日系車多為小樁頭(14.7/13mm),這是自己的失誤,沒有特別跟賣家備註,不然是有小樁頭可選,只好再買純銅的大轉小樁頭,又等了一個禮拜。經過一波三折,今日成功安裝,全程使用OBD不斷電。 外箱內都是泡綿緩衝   內箱印刷精緻,紙盒硬度極高 內箱側面規格標示 內箱一樣是覆蓋泡綿緩衝 打開第一層泡綿 電池本體 電池本體(正負極樁頭為歐規大頭) 安裝完畢 弘毅的包裝非常妥善,本體的外觀做工也很精緻,上車使用,如同之前裝鋰鐵電池的車一樣,充電制御降到待命電壓的速度變快了,發動自然比用了三年的國際牌藍電更俐落,至於耐用度能不能如同台灣品牌GreenRun一樣,就留給時間驗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