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測量鋰電池的CCA毫無意義
🧪 CCA 測試 ≠ 適用於鋰電池
市售廉價 CCA 測試儀其實主要是以「內阻」方式推估電池的輸出能力。但此套邏輯來自鉛酸電池設計背景,套用在任何鋰電池,如鋰鐵、三元、鈦酸上毫無意義。
1️⃣ 內阻的意義,在兩種電池上完全不同
🔋 鉛酸電池:內阻高 = 壽命將盡
- 鉛酸電池內阻隨時間升高,反映硫酸鹽化與電極劣化。
- 高內阻會導致起動電壓下墜、CCA 驟降。
- 因此鉛酸電池的 IR 測量是可靠且有效的老化指標。
⚡ 鋰電池:內阻波動≠性能衰退
- 鋰電池具有:
- 穩定且低的 IR
- IR 受溫度影響
- 嚴格的 BMS 管控機制
- IR 升高有時只是溫控行為或保護作動,不代表劣化。
- 真正關鍵在於容量衰退與保護板限制,IR 本身變化意義不大。
2️⃣ 鋰電池從未以 CCA 為效能指標
- CCA(Cold Cranking Amps)來自汽車鉛酸電池規格,指在 -18°C 下連續放電 30 秒的最大電流。
鋰電池的性能,早在規格表中說明清楚,這才是你應該參考的項目:
- ✅ 電池標示:最大持續放電電流、瞬時脈衝電流、放電倍率(C)、容量(Ah)
- ✅ 保護板規格:可承受電流、過流點位、斷電溫度點
- ✅ 操作環境:放電溫度範圍、壽命循環次數、過壓低壓保護值
透過這些資訊,可以直接判斷是否滿足使用端需求,根本不需額外測量CCA。
🧠 推薦的正確做法:
- 閱讀原廠技術規格書:確認放電能力、BMS 限制與溫度範圍
- 結合實際負載需求計算:確認所需電流與電池匹配
- 必要時進行負載模擬測試:使用電子負載、電流鉗、記錄儀等設備進行實測
- 避免使用「鉛酸觀念」判斷新世代鋰電系統
📌 結語:用對工具,說對語言
鋰電池是一種智慧系統,不只是電芯,更是整合了保護邏輯與系統管理的複合電源架構。
請停用廉價 IR 儀器對鋰鐵妄下判斷,否則你面對的不是電池壞了,而是思維過時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